移动支付为何在中国如此火爆?

admin
                                             移动支付为何在中国如此火爆?     
马云曾说:“如果美国是在车轮上的国家,那么今日的中国就是在互联网上、移动端上的国家。”美国在移动支付方面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发展,虽然,移动支付起源于外国,但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地位是所有国家都无可比拟的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状态: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实现8万5千亿美元,高达美国同期的70倍以上。
 
  2015年,中国P2P平台市场规模约为669亿美元,达到美国四倍。
 
  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渗透率达到9.9%,首次超过美国。
 
  2013年,阿里零售平台交易额达到2480亿美元,已经超越了eBay与亚马逊的总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国的移动支付飞速发展呢?
 
       一、中国的网民数量全球第一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板块尤为发达。
 
  截至2016年,中国的网民总数已达7.1亿,约相当于印度和美国的网民总量,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中国的互联网消费规模高达9670亿美元,仅略低于美国。从增长来看,“中国速度”惊艳了世界。中国网民总量过去15年里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互联网消费过去5年里复合增长率高达32%。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模型估算,中国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板块占比较大。这两个板块的绝对规模和相对占比都超越了美国。中国的电子商务占市场总体44%(美国:27%)。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板块收入占市场总体12%(美国:6%)。
 
  二、中国的网民特点:更年轻、更草根、更移动
从用户结构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相比美国更年轻、更草根、更移动。从应用偏好来看,中国用户更“喜新厌旧”。从消费行为来看,中国用户网购更频繁,数字内容付费意愿亦快速提升,并日趋多元。
 
  以2016年数据为例,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为28岁,美国平均年龄为42岁,相差14岁。除中国总体人口结构更年轻以外,中国高年龄段网民渗透率显著低于美国,也是导致中国网民更年轻的原因。据了解,中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中网民渗透率仅为12%,美国65岁及以上年龄段网民渗透率高达66%。
 
  从受教育程度看,以2016年数据为例,中国高中以下网民占比高达51%,美国仅9%;中国大专及以上网民占比仅21%,美国则高达64%。从城乡分布看,中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5%,而美国为17%。
 
  在接入互联网各终端中,以2016年数据为例,中国均落后于美国,唯独移动端的渗透率高出美国12%(中国:90%,美国:78%)。此外,中国有将近1/4的手机原生网民,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11.3%。
 
      三、中国的信用卡普及率低
  中国线下非现金支付行业发展较晚,在移动支付兴起前,中国线下交易以现金为主,而发达国家则早已有成熟的信用卡生态体系。
 
  在美国,信用卡POS机几乎成为商家标配,美国的消费者也非常习惯用信用卡在线上、线下消费。截至2011年,中国现金支付在所有支付手段中的占比高达65%(美国为26%),信用卡渗透率低。
 
  移动支付的出现替代了现金支付,商家也可用低廉成本设置移动支付POS;同时中国的移动支付工具直接绑定银行卡,提供方便的使用者界面及丰富的支付场景。因此当美国还是以信用卡消费为主时,中国消费者快速接受了扫码支付所带来的便利。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金额规模已达8.5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70倍,而2015年现金支付比例则降至47%。

         四、中国的人才红利不可小视
  中国除了拥有大量年轻消费者这个人口红利以外,还拥有庞大且廉价的人才红利。以2016年为例,中国有超过350万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其中有约40万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毕业生;同时,中国工程师的平均工资仅为美国的1/3.如此大量且低成本的互联网人才加速了互联网企业创新和商业化的步伐。
 
  五、基础设施建设有保障
 
  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规划和投入充分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举例来说,《十二五规划》(2010)、《宽带中国》(2013)、《十三五规划》、《218文件》等都在宽带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基础设施及新技术普及方面提出积极的建设目标,以及提出一系列关于移动支付的限制和保护措施,所以在基础设施方面一直在逐渐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