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升级,近八亿人习惯了移

移动支付

随着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升级和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移动端网络支付正在改变传统支付习惯,快速渗透日常生活,人们对移动支付日益加深,现在人们出去吃饭、购物、买菜、订票、打车……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是用手机支付。这样既免去了携带现金的不便、繁琐的找零,而且在某些地区还可以享受优惠打折。那么在这样一个移动支付时代下,你还会使用现金支付吗?
 
年轻人:手机就是钱包,方便快捷
 
近日,记者在城区红星农贸市场部分商铺注意到,几乎所有店铺都在显著的位置上都贴着可用于扫码二维码支付,只要来买东西的是年轻人,商家都会习惯性问一句,“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据商户孟老板介绍,现在来买东西的年轻人多数都选择用手机支付,既方便又省去了找零的麻烦,“一整天到店购买的年轻消费者中,十个中顶多两三个使用现金支付的,其他的都是直接掏手机付钱。”孟老板说道。
 
记者随机采访了近20位在农贸市场中买东西的年轻市民发现,多数年轻人都已习惯手机支付。“钱包一般放在包里,手机经常就随手拿着或者放在衣服口袋里,买完菜之后就直接掏手机付钱了,不用再从包里翻钱包了。”90后的小沈告诉记者,现在出门买东西很难得使用一次现金。
 
“现在日常吃饭、购物、出行都能用手机支付,不带现金基本不会对生活造成困扰。”80后的石先生表示,现在大到家电的购置,小到酱油醋的购买,他都已经很少用现金支付了,平日钱包里装些现金备不时之需,但经常一个月过去了,现金没花多少,微信和支付宝花销却不少。“用手机支付的话,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消费冲动,红包、扫一扫二维码就轻轻松松把钱花出去。”石先生说,他认为手机支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刺激了消费。
 
老年人:首选现金支付,感觉踏实
 
昨天上午,记者在城区琵琶山路一家超市内发现,虽然每个收银台都贴有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标识,不过记者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发现,多数中老年人都使用现金或者刷卡消费。
 
“微信支付怎么付钱?”面对收银员询问使用哪种支付手段时,徐阿姨当即表示要用微信支付。可随后收银员却发现,徐阿姨微信钱包中的余额不够付款,也没有绑定的银行卡。最后,徐阿姨还是采用了传统的现金支付。徐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微信钱包里的钱一般是在群里抢红包抢来的,钱不多,平时也从来没想过用微信购物。“总感觉把钱放在微信上不安全,还是拿在自己手里踏实。”她笑着说道。
 
根据记者访问,分年龄看,18~25周岁的受访者中,有59.0%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为移动端支付。同时,移动支付作为新生事物正逐渐渗透进中老年群体的生活中,51~60周岁的受访者中,有7.0%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为移动端网络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