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新场景——乘车码:二马争夺的新焦点

admin
购物、理财、共享单车这些移动支付场景,我们在已经习以为常
      现在,公交出行也已成了移动支付重要的场景。没有意外,腾讯和支付宝依旧是两个最主要的参与者以及推动者
日前,腾讯乘车码落地和在谈的城市有70座左右。而且腾讯CEO马化腾还亲自去合肥、广州、重庆和深圳四座城市亲自体验了一把,可见腾讯对于乘车码的重视程度。
支付宝同样不示弱,今年5月支付宝方面曾表示,支付宝乘车码已经在覆盖国内50多个城市(济南、南京、沈阳等),未来一年,这个范围将扩大到超过100个城市。

腾讯和支付宝纷纷抢滩“乘车码
       其实支付宝早就在2014年率先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推出了类似的“城市一卡通”功能,而双离线二维码技术也是支付宝方面第一次使用。
即便是支付宝相对于腾讯有先发优势,但也并没有被支付宝一家独占。相反,腾讯在很短时间内就推广到了近70个城市。
对于腾讯和支付宝来讲,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当前全国总计有334个地级行政区。也就说,支付宝和腾讯两者的加起来覆盖的城市还不够多,今后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在迅速推进城市覆盖数量方面,腾讯和支付宝的方法大同小异,如支付宝在西安落地乘车码时就推出首单免费活动,而腾讯在郑州推广时,也打出了“1分钱乘车”这样的标语。
 乘车码的核心是大数据
       推广“乘车码”仅仅是个开始,腾讯和支付宝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大数据。
乘车码的出现让腾讯和支付宝在公共出行领域实现了全覆盖,即打车(共享汽车)、公交出行、共享单车。
它让腾讯和支付宝解决了“人从哪里来,去哪里,干什么”的问题,让用户更喜欢使用移动支付。除此之外,经过大数据挖掘可以让腾讯和支付宝获得更多商业机会,比如广告等。
现在“乘车码”带来的智能交通解决了公交运营系统的独立封闭和滞后问题,另外大数据还能够试试反馈到交通和公交运营公司,从而实现合理调配资源。

争夺乘车码背后的逻辑:无现金社会
      微信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上一直在跑马圈地,都试图将更多的用户全进自己的生态圈,反过来这也使得更多的领域正在移动支付所渗透。
由于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会捆绑银行卡以及身份信息,假设移动支付渗透的场景越来越多,因此用户的画像,正在变得越来越精准。
“人从哪里来,去了哪里,干了什么”都会被记录,一旦这些被采纳,用户们的画像和信用记录就被接纳,这样我们距离无现金社会也就不远了。
今年初,支付宝曾提出将推动我国在未来5年内进入“无现金社会”。8月1日至8日,支付宝宣布多个城市举办“无现金城市周”大规模营销活动;同时,微信支付也宣布开启“8·8无现金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