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林意一个去了日本旅行,一个回了老家探亲。回来一聊发现,大家印象最深的,既不是岛国的风光,也不是东北的萧条,却是最近竞争比较激烈的移动支付。对于已经占据80%以上支付市场的微信和支付宝,依然在不断的投入巨额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然而,占据少量移动支付市场的美团、京东以及百度支付也没有就此放弃这块市场,他们也在努力创新争夺移动支付市场的占有率。相比东京、大阪,在移动支付领域要安静很多,除了几个小商圈,因为岛上居住的人口很少,路边的商铺、餐厅以及超市也都是比较少的,但是还好岛上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那么一家超市,也不至于让人感到荒无人烟。

而这次去发现,这些便利店和超市(罗森、7-11、永旺等)基本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全面覆盖了,进入商店就能看到微信和支付宝的收款二维码,当他(她)们看到中国的游客进店买完东西时,超市的收银员都会上前询问需不需要ALI pay或wechat pay支付。
当我在日本感到移动支付给中国的游客带来的便捷时,身边的朋友也在惊叹自己老家那座城市的改变
“客人要买单,老板都会问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支付,偶尔有用现金的,但是老板一般都会建议消费者用手机支付,那位朋友坐在一家开了20多年的餐馆中,一边吃饭,一边感叹!这个餐馆从他记事起就有了。餐馆跟十年前一样,米线还是13块一碗,店里还是,六张陈旧的桌椅,还有被油烟熏到辨别不出颜色的收银台.....
在那个传统经济衰落、人口快速流失的东北小城里,让他感到没有与时代脱离的唯一理由就是穿着一身很显而易见的工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还有就是每个超市都有的收款二维码。一边大举“出海”,向外延伸;一边也不断下沉,向内深耕,这些已经占据市场优势的移动支付巨头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第三方咨询公司易观发布的2017年第3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报告显示,支付宝占据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60%稳坐支付市场的龙头椅,腾讯金融(包含QQ钱包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为39.35%。

过去一年,这两家公司在移动支付业务上的积极拓展、创新以及巨大的投入有目共睹。这一举动让中国支付领域两大巨头牢牢占据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超过了近90%的份额,并且还保持这高速增长。而在中国大陆以外,截止到目前支付宝已经覆盖到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接通了数十万的商家;而微信也进入了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并不断的融入其他国家的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等场景中。
在家呆着的那几天,他发现在楼下小餐馆而发生的一切并不是孤立,然而这座看起来比较落后的小城市,并没有被移动支付所抛弃,相反,推广力度反而很大。夜市里买冰糖葫芦的小摊位,街边拐角处开了三十多年的无尽铺子等等,二维码都放的很显眼。在年轻人 大量外流的东北小城,中年人成了移动支付的支撑者。随着前三线发达城市在移动支付领域进入饱和,大部分的年轻群体基本全面覆盖,而没有被移动支付走过的小城,以及刚接受只能手机的老辈正成为移动支付新的流量“洼地”
移动支付的到来让商家再也不用担心收到假币、找零而错过下一位顾客,而且账单也比较好管理,移动支付对于线下实体小商铺来说的话,真的是解决了实质性的问题。而对于移动支付的主导者,这是一场能否在下一个时代快乐玩耍的战争,一次决定能否占据未来的关键赛点。当线下流量逐渐消失、生意难做,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却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人们过去只能在PC端产生流量,也就是说通过网络只能在线上消费,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延伸到了随时随地产生流量。
按照易观的说法,未来移动支付将会变成基础,并导致整个消费市场格局重构,随便举个例子,去年10月,支付宝曾在商家收款码上发布了一个“多收多赚”计划,简单来讲,这就是一个基于线下的收款数据,可以为小微商户,提供理财、贷款、保险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