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支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dmin
       
交易主体所扮演的角色


                            

       支付宝、微信支付在2014年开始陆续开放了自己的支付接口给到市场,所以第四方才能有机会将两者的支付接口聚合,进行聚合支付模式的探索与推广。支付宝当然不是免费开放接口,因为一旦发生交易,资金都要经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有交易就会产生服务费用。所以凡是经管接口交易,两家就会收取0.2%的接口成本费。那这样的情况下,支付宝、微信作为交易主体,它们的角色是什么呢,有什么潜在的风险吗?
       支付宝、微信支付作为持牌支付机
具有收单主体资质。但在 聚合服务商直接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机构对接系统务模式中,上述两家支付巨头同时扮演了“发卡行”、清算接、收单主体三个角色。在第二、三种业务模式中,也承担了“发卡行”、清算转接的角色;商业银行、财经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支付机构等系统对接方因提供了商户准入、资金结算、交易处理等服务,而成为实际的收单主体,支付主体发生了角色错位。在支付交易复杂化的情况下,支付主体的角色错位容易引发支付业务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支付交易时的风险是在逐渐累积的。支付行业整体的安全性、清算的高效性决定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机构。一旦支付机构出现系统故障、信用违约或流动性风险,将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在第二种模式下,对接系统并参与交易处理的市场主体就有四至五家,若其中一家系统或者通讯发生故障,则聚合交易无法完成,系统脆弱性大大增强。同时,发卡行、收单机构等市场参与方需针对不同网络支付机构接口规范进行系统改造,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是不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区别于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聚合支付主要以系统对接方的民事协议为基础,协调处理客户投诉、争议处理等事宜,不仅缺少法律规定,也缺乏由中央对手方制定的业务规范和处理流程。一旦爆发较大范围的风险事件,相关主体间容易互相推诿责任,消费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中间环节主体的权益的不到保障。由于第四方不执有支付牌照,主要是市场上的科技公司在充当这一部门角色。由科技公司研发出更丰富的产品,给下级渠道代理,在各个城市进行推广。这里有个问题,因为不具有牌照,这类公司很难被监管到,一旦出现信用问题、产品问题,代理商是无处说理的。代理商的利益的不到保障的话,商户的利益就更没有保障,它关乎到商户的提现,如果无法完成提现,那商户就会遭遇重大损失了。
       因此,我们在看到聚合支付光鲜外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有打算从事支付项目的代理,选择一家有实力的靠谱公司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