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移动支付无疑是大家最看好的行业之一,但是,大家使用更多的可能还是支付宝,微信。可能你不知道,翼支付曾经也被人们寄予厚望,认为其有望超越支付宝成为市场上主流支付软件,但与成立时间更晚的微信支付相比,两者最后的发展大相径庭,是战略滞后还是产品问题。我们不禁会疑惑:翼支付到底差在哪里呢?翼支付到底还有没有机会反超呢?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大致意思是,要想打胜仗,首先自己要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制胜时机。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犹如战场,所有人都不知道明天会出现什么新东西取代自己。尽管目前市场上的寡头格局似乎无法改变,但是只要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就还存在着后来居上的可能,以下几点可能会成为翼支付的机会。
机会一:加强与网联合作
在网联介入之前,第三方支付平台需要和银行一家一家进行谈判,导致不同的银行支付速度快慢不一。并且,由于每个人在每个银行的信用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一些传销公司借机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资金转移。网联的介入使得现有的支付方式发生巨变,以前支付企业需要挨家挨户与人商谈,而现在所有的交易都直接经过网联,再由网联将资料上交到央行,交易类型也由各地的银行支付统一变成了网联支付。网联的介入也意味着由国家主导的中国新信用体系开始进入市场,不光是统一了信用标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市场,同时给了很多中小企业接入更多商家的机会。
继微信之后,支付宝也于2018年5月11日宣布与网联公司完成对接,双方正式开展条码支付的合作。翼支付之后只要与网联进行合作,那么就相当于直接解决了上述麻烦,再加上目前网联正在制定属于自己的二维码,如果二维码制定完成,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微信支付宝与中小企业的差距。

机会二:拓展B端市场
相比C端市场,B端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有的技术和方案之下,市场格局似乎固定化,翼支付想拓展市场份额,要么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市场,要么通过支付方案创新把蛋糕做大。
近几年翼支付为了拓展更多的市场份额厉兵秣马,数据显示,2017年翼支付新增用户3000万,移动支付的规模也达到了1.6万亿元,并且着手开始进行线下布局,注重与线下商户进行合作,预计在年底能达到1000万家,羽翼渐丰的翼支付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方案创新上,都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底气。
虽然做B端业务相较于C端业务所付出的成本较高,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方案,但好处也在于企业可以通过B端业务对目标产业链上下游的运营状况有所了解,最后还可以延伸到供应链金融与管理等领域。虽然翼支付目前还无法撼动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的地位,但是拥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发展了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为往后的业务创新打好根基。
机会三:借力新科技打造新支付方式
现有支付方式并不完美,二维码支付虽便利,但信息安全性不高,放久了也可能会被黑客攻击利用;刷卡支付虽相对安全,但需要POS机等设备,付款过程过于繁琐;最新的刷脸支付,通过机器识别人脸进行支付,在流程上比手机支付简便许多,但在成本问题上还是无法撼动二维码的地位。如果有新的支付方式能在接入成本和便捷程度上超越现有的二维码支付,那么这种支付方式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进行进一步的洗牌,从而让更加具有效率的支付软件占领市场,这对翼支付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机会四:优化消费场景,提升用户支付粘性
支付宝的普及得益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而微信支付则因为背靠着庞大的微信用户,推广起来也是相当容易。翼支付背靠电信,有着海量的客户基础和消费数据信息,在实名制改革之后,除了用户基本信息,运营商还掌握着用户的银行卡交易数据,地理位置等详细数据,数据维度相当丰富。如果翼支付能在合乎法规的前提之下好好利用好这些数据,那对于消费场景的优化将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总而言之,翼支付作为天翼电子商务旗下的支付业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发展布局和一定量的用户基础。虽然从当下情况来看,翼支付想要超过微信支付宝似乎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仍有机会在移动支付市场中占有重要一席,只要明确方向,在前进的过程中步步为营,剩下的就是静候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