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金融时报,据小编了解,英国《金融时报》之前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相比于中国,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看上去像是侏儒》的文章,称中国移动支付2016年的规模大约为美国同期的50倍,而这一悬殊对比也说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向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发力,并就此“蛇打七寸”,不仅占据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全球主导地位,还似乎找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正确通道。
报道称,中国移动支付发展得如此蓬勃,主要是因为线上购物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爆炸式增长;而该行业的繁荣不仅使得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使他们掌握了珍贵的用户数据。
数字支付是当前各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中区块链金融已经明确成为全球金融领域需要重点攻克的方向,我国原本在信用卡使用渗透率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整体金融IT建设相对落后,虽然信用卡普及和市场培育超过10年,可总体效果依然不太令人满意。
但在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支付领域,我国消费者经过各大互联网企业“烧钱”式的培育以及互联网叫车、购物等应用的实践,已经很好地接受了移动支付这样的数字支付方式,而获得庞大资金流和用户流的企业也愿意加大在移动支付安全性、用户大数据挖掘等诸多方面投入更多,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可以说,移动支付为我国未来数字支付领域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我国没有非现金支付后的信用卡束缚,能够直接跳跃到移动支付领域,为未来数字金融时代打下坚实基础。相对现金和信用卡支付,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支付其实在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加上大数据的运用,完全可以弥补信用卡时代个人金融消费信用数据的缺失问题。
在美国,移动支付之所以还未被广泛采用,最大的原因在于其信用卡体系已十分完善,刷卡支付并不复杂。中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增长部分要归因于后发优势,在缺乏其他的非现金支付渠道下,中国直接跨越信用卡的阶段,从现金交易跳到了移动支付。

当然,管理层的引导和企业的发展布局也相当重要,虽然目前市场上不少声音觉得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阻碍了我国互联网整体创新,但不均衡的发展的确能让BAT集中大量资源实现规模、技术的全面超越,类似阿里巴巴“新零售”这样的计划一旦成功推行,恐将进一步拉大我国同其它国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差距,这样的改变是相当不错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改变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四五十岁以上年纪的居民,他们既是移动支付需要覆盖的主要用户群体,也是移动支付普及的难点。
不得不说,移动支付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以前,当马云提到网购、电子商务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但是经过了这十几年的时间,他说的一切都实现了,一切都那么顺利,全世界都在进行着网购,所有行业都在朝着移动互联网靠拢。
换言之,哪个行业如果不跟移动互联网沾边,那么它将被边缘化,淘汰也指日可待,不仅行业如此,企业更是如此,过去是IT时代,而现在,是DT时代,数据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灵魂。更是企业能够更好服务受众的一个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都转型做起了移动支付的原因,只有科技才能改变未来,能走在移动互联网的前面才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