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背后的支付之战

admin


                        移动支付
 
 
“无现金社会”与“无现金日”,这是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两大巨 头 —— 支 付 宝 和 微 信 支 付( 财 付通 )——又一次“攻城略地”的营销行动。这场两大巨头之间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因为出现了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的行为,点燃了一场关于“无现金”支付的讨论。
 
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给公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让很多平常的日子增加了特殊的意义,比如电商狂欢的“双 11”以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争夺的 8 月 8 日。两年前,微信首次把 8 月 8 日这一天叫做“无现金日”,斥巨资以补贴形式发放鼓励金,刺激用户在线下移动支付。通常微信会请明星来为“无现金支付”造势,以鼓励金等方式补贴微信用户,培育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用小程序等方式为商家引流。


                            移动支付
 
微信在第一年“无现金日”只有 8 万线下商家参与,去年是 70 万,今年用的词则是“全行业线下商户”。活动时间也从 8 月 1 日开始,持续一整个月。与微信支付的鼓励金方式不同,支付宝为“无现金城市周”设计的活动更为简单粗暴 :直接送黄金。8 月8 日当天,黄金总额达88888 克,中奖人数 188 万人。根据目前市场的实时金价,支付宝相当于一天要送出去2400 多万元。当然,这并不是现实中的黄金,抽到的黄金直接换成一款名叫“存金宝”理财产品中。
 
在线上展开宣传的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在线下抢夺商家。在商场、火车站商区等商家密集的地方,无论是微信奖励金还是支付宝送黄金的广告,都已经铺天盖地。
 
在火热的营销攻势下,一些商家开始公开向消费者表示,拒收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这一行为引起部分消费者的不满,从而引发舆论热议。一时间,有关“无现金”活动是否应该举行引发了热烈讨论。实际上,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目前大部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政策方面总体来说还是支持发展的。但是也要注意到,在风险控制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监管层越来越审慎。随着移动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清算渠道、金融安全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都会带来新的挑战。